卢雍政同志在团中央机关第四次年轻干部
学习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10日,根据录音整理)
下面我就今天的学习交流谈一点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今天这两个话题的理解。今天这个讲座安排的这两个话题很有价值。《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意义》是讲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把它说成历来的,从过去而来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是讲科学社会主义,从本源上讲,这是外来的。这两个题目都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来折射当代我们应该吸取的营养和保存的价值,更好地为我们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提供借鉴。具体来说,这两个话题的价值在于,他们可能就是我们未来要构建的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两个源头,以及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推进人类社会主义理想的两个源泉。
人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发展到今天,除了生物学意义的进化之外,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所在。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是自从有了人类之后才开始的。同时又有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所有的历史积淀和我们从历史当中发掘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实际上是由当代人所理解的、所吸收的、为我们当代的发展所服务的东西。历史不是过去的残垣断壁,也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故纸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当代社会的前进寻找价值。历史既是过去的,同时我觉得历史也是未来的。所以才有古人讲“读史可以知兴替”,所以才有英国人培根讲“读史可以使人睿智”。
刚才朝晖同志讲到解构的问题。我倒是感觉到我们既面临着解构的局面,但更面临着建构的使命。就是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的发展,重新建构真正使我们国家未来取得更持续、更长久、更了不起的发展的思想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的背景下。大家注意到,最近两年以来,特别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全世界开始了一股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的浪潮。在中国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开始了一股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浪潮。这两股浪潮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想金融危机绝不是简单的经济领域的问题。实际上对经济危机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思都是表层次的,更深层次的是它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实现这种核心价值观所建立的相应的制度以及推进这套制度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危机的蔓延既像章乐同志刚才讲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潜藏着巨大的结构性的危机,也为我们更好的思考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在国内兴起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我觉得也是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的。我记得周恩来总理曾讲过一句话,我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共产党人。这样的一种表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内,所有的中国人是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即使你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专业的,不是学中文、学历史、学哲学的,但是你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传统文化对你的一种浸染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中,都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像是空气中的分子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离不开这样一种东西。即使是最反传统的思想家,包含鲁迅先生在内,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还是深深地烙下了中国文化的痕迹。他也是很中国化的。
在国际、国内这两种大的思潮下,我们作为年轻干部,怎样跳出我们的具体的工作实务之外,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个国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使命,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作为共青团的干部,同时也作为党的年轻干部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若能跳出“三界外”,跳出繁文缛节、柴米油盐的具体事务,去做一点理性思考,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做这样的思考。不要把中国未来的希望放在某一个发表了众多论文、获得多个学位的人身上,而是需要有一大批为理想、为国家真正去奉献和献身的人。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谈年轻干部怎样去获取知识、培养素质、锻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知识、素质和能力不是一回事。知识的积累好比把一根根纱织成一匹漂亮的布,素质体现在通过裁剪把布做成一件衣服,能力则体现在如何把这件衣服穿得得体。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具备很高的素质;一个人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并不一定具备很强的能力。就像让一个数学家去办企业一样,尽管素质很高,但是并不一定能做一个很好的企业家。把知识、素质、能力的关系弄清楚了,我们会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更主动、有意识的自我塑造。
要获取知识必须多读书。大家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张大家要博览群书。加之我们是做“人”的工作的,不是做专门的研究工作,更要博览群书,不能偏科。读书的过程就像是通过咀嚼、吞咽、消化来吸收各种书籍丰富养分的过程,所读的书面越宽,身体所需的营养素的来源就越充分。每读一本书,要是能从书中了解到一个重要思想,一年下来就会有几十个。而且,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理解和吸收能力会越强,读书不再是简单的量的累积。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读书,我们都会从中吸取到一些养分。对于读书,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最初的时候我们喜欢引经据典,再到一个阶段可以口若悬河,再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可以是信手拈来。所以你们看毛主席晚年的讲话,若大家不了解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的话,会觉得他讲话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若了解的话就知道他每讲一句话都是有非常深刻和鲜明的指向。
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素质。现在有一些现象我很担忧。一个是学与做相脱节的现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把学与做割裂开来。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才能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和素质。还有一个现象是,有些人只去学那些于我们现的工作有用的东西。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找出我们需要的内容,而不用看完全书、看完全文。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知识的广度虽增加了,深度却减弱了。虽然古人有一句话叫“窥一斑而知全豹”,但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读书而言,片段性的学习与对于整体著作或思想的理解是不同的,很多重要的思想还是需要读完整的著作,特别是原著。读书时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传统文化典籍也是如此。我们刚开始也许是读有关《论语》的注释,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需要读《论语》的原著。随着个人人生阅历的增长,个人也会形成对论语的独到的理解,这时候你也成了论语的一个解释者。孔子以后几代人做的事情就是替圣贤立言,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圣贤的思想。大家要充分注重知识到素质的转化,体现在读书中,就是不要只读对于现在具体工作有用的书,不要只读不想,也不要把读和做分隔开来。
要把素质、知识叠加起来,变成一种真正的能力。共青团给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非常大的舞台,也对大家的知识、素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家做的是人的工作,都是软性的工作任务,没有刚性的工作任务。但是做人的工作远比做物的工作难得多。做物的工作往往很难入门,但是入门后,基本的原理和规律是非常清晰的。做人的工作正好相反,是入门很容易,但是入门后要去发现规律、把握方向,是非常难的工作。所以,大家要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历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做人的工作的能力。我有一个体会:我们的很多干部看了很多书,具备知识,但是缺乏把它转化成为能力的本事。年轻同志要注意避免这一点。
第三个方面,我想谈谈信仰、方法和目标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这一代需要解决的是信仰问题、方法问题和目标问题。
首先来谈信仰问题。我觉得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并不在经济领域,而是在精神层面,是信仰问题。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是世界的“优等生”,但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富并不会必然带来精神层面的进步。罗马帝国、大宋帝国的兴衰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真正要傲立于世界,没有意识形态层面的创新和发展是不够的。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信仰缺失问题解决不好,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如何去建构整个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巩固下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任何一种学说,都面临着与时俱进,不断吸取各方面的营养,不断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佛教、基督教等在中国的发展便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文明,也是在中国不断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而成长的。我认为我们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党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我们这代青年干部来讲,我们思想中也应该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使命。孔子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立德”、“立功”、“立言”,我们做到一条就已经很成功了。
接下来是方法问题。我一直的观点是,辩证法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用好了辩证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掌握了方法。但客观来讲,现在我们领导中真正有辩证法观点的,把辩证法运用得非常好的还不是很多。陆昊同志讲,政治就是人性。政治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重在对人性的把握。所以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度,对度的把握就体现了辩证法的运用。为什么我们中国很多事情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就是因为我们在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差距。某种程度上说,辩证法就是一种理性人格或是一个民族理性非常重要的体现。我们往往过于偏执、浮躁、感性都是和这个有关系的。关于方法的问题,大家要更多的学习、思考,运用辩证法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包括分析矛盾。一旦你掌握了方法论,工作就能做好。
最后谈谈目标问题。在当代,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目标去影响整个青年,去带动整个社会?我觉得这个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今后的二、三十年是对中国特别关键。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也可能出现重大逆转。我不担心外部的压力,倒担心内部本身的一些因素会不会得到合理的、有效的、真正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解决。信仰问题、社会平等的问题、经济可持续的问题、自然环境怎么承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压力的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化解和提升的话,后面的问题会更多。我们共青团组织要从我们能做的做起,用我们的力量,用书记处的战略远见去做一些事情,去帮助有效的化解、稀释掉可能造成社会逆转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这个过程中我们共青团能做事,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国家是大家共同的,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可以朝着这些目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年轻一代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源所在,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庸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也非常必要,其关键是要理解其本质,推动它的创新和发展。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两个话题很好的结合起来学习、理解。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提出了“中体西用”,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提出了“和魂洋才”。不管是体还是用,是才还是魂,我们就是要善于把各种优秀的文明汇聚。中华民族有这样一种气度也有这样一个能力去融合各方面的精华,最终融合为一种全新的中华文明。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更加有效的、更加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融合成一种新的文明,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相信我们党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事业会在人类发展事业上占据重要位置,我们这代人会续写一个新的辉煌。
(来源:中国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