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福商团讯 / 正文

福商团讯

《福商团讯》2021年第4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0日 19:50 浏览人数:

这些我校举行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6月29日下午, 我校在连江校区举办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刘剑津、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丹出席了出征仪式,有关处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团委负责人、校团委老师、实践队指导老师及队员代表等参加仪式。
校党委书记刘剑津为各单位实践队代表授旗并宣布出征。今年我校共有23支队伍300多名师生奔赴莆田、宁德、三明、龙岩等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党史学习实践团6支,理论宣传实践团3支、国情观察实践团4支、乡村振兴实践团10支。
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丹在会上指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青年学子要继承光荣传统,建新功立新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受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长才干,厚植为民情怀;在实践中做贡献,永葆团员本色。
会上,校团委负责人介绍了我校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基本情况。实践队指导教师代表和队员代表分别发言。



三下乡|践行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精神--国际经贸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接受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国际经贸学院“践行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一行10人于7月10日前往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革命历史文化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漈头村是福清重点的革命老区基点村,这片红土地历经过三个不同的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涌现了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也是中共福清县委的诞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漈头村人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改变曾经的穷苦面貌,让革命老区村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践队成员通过听革命故事,观历史文物,重温峥嵘历史,缅怀先烈遗志,重温入党誓词,师生们感想万千、感悟深刻,接受了一次就在我们身边的红色教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致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抒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学史悟思践初心 红色血脉代代传|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篇之一——福建武夷山横源村
1.活动导语
7月11日,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15名师生由缪晓斌副书记与武夷山市文旅局章辉同志带领下到横源村走访,在此展开了“庚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活动”。通过深入了解横源村闽北红军摇篮历史文化,并与当地村民以及村干部交流,了解到横源村现有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较强的建议,为促进乡村振兴计划红色旅游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了解党史,争做新青年,我们紧跟章辉同志的脚步走进了福建武夷山横源村。横源村位于武夷山市岚谷乡北部,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传统古村落,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深厚的红色文化,既是闽北工农红军五十五团的诞生地、闽赣省委成立地,又是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重点村。
2.活动内容
首先武夷山市文旅局章辉同志从整体上给我们讲了横源村的具体概括,让我们了解到这里是黄龙岩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岚谷乡北部,方圆81.6平方公里。在这里还有着大量的红旅文化故事:安宁,安少华,安带英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接着跟随章辉同志的步伐,我们来到了网上红军路。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红军当年的艰辛,他们不为艰险,砥砺前行的脚步,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身为当代青年人的目标。我们要始终跟随党的脚印,一步步向前走。
再接着我们爬到了红军路的山顶,一览了横源村的全景。章辉同志在山顶为我们介绍各个山峰,一山扣一山,无一不体现了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是多么的艰难,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了震撼,不仅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岚谷革命历史陈列馆,听着章辉同志介绍闽北革命摇篮——岚谷乡革命烈士的光辉历史,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断前进的精神风范,也激励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最后章辉同志邀请了当地的村干部与我们共同赴红军礼堂参加了交谈会,会上讨论了许多横源村现有的问题,各位老师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为能够提升当地经济效益提出了有效的意见。
3.活动意义
通过参观横源乡村红色旅游景点,我们深刻理解了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有人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海外教育学院“踏寻红色足迹,永葆革命初心”暑期社会实践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海外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马列读书社小分队,于7月10日—12日把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从学校转移到了革命老区,在龙岩各地开展了一场“行走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本次党史学习实践小分队以“踏寻红色足迹,永葆革命初心”为主题,由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杨爱娥老师、国际人文教学部主任周文蕴老师、辅导员杜吴明老师带队,分别在龙岩古田会议会址、新泉整训纪念馆、长征零公里出发处中复村和长汀县瞿秋白纪念馆、杨成武纪念馆等地进行。
身临其境学党史
7月10日,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进古田会议会址,泛黄的墙灰,虫蛀的木桌椅,仿佛置身当年开会的场景。结合当地讲解员的描述,大家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得到一场思想的净化,精神的洗礼。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古田会议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工作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而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的系统深入学习,让大家明白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7月12日上午,“踏寻红色足迹,永葆革命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和杨成武纪念馆。通过详实的史料学习,结合当地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深刻学习瞿秋白烈士和杨成武将军的事迹。
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他的人生是辉煌的,贡献是巨大的,人格是高尚的,同时又是饱受磨难、曲折悲壮的。他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实现“共产主义人间化”,把黑暗、罪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光明、美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两名革命先辈的事迹感染着在场的实践队成员们,大家纷纷表示先辈的血汗不能白流,时代新人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接续奋斗,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新篇章。
此外,实践队还走访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写作旧址和前往毛主席纪念园,瞻仰伟人,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
身体力行践党史
7月11日,“踏寻红色足迹,永葆革命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新泉镇和长汀县开展了体验新泉整训、致敬松毛岭革命先烈和“不忘初心,长征零公里再出发” 实践学习。
清晨,实践队全员身着红军服在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前开展授旗仪式,再现当年红军新泉整训的情景。
在新泉整训纪念馆里,同学们学习了解新泉整训的历史背景和详细经过,加深了对“党指挥枪”的理解,深刻明白了毛主席带领的新泉整训在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上的伟大意义。
随后实践队一行来到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旧址(望云草室)和妇女夜校旧址(张家祠),听当地讲解员讲述农村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所走过的艰难道路。
实践队一行继续发挥“长征精神”,徒步向松毛岭战役纪念碑进军。在松毛岭保卫战旧址,同学们站在由鹅卵石铺成的无名烈士墓前,心情沉重,听着当地讲解员描述当年悲壮的场景,无不纷纷泪目感慨,深刻理解红旗的颜色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就而成。
紧接着,实践队体验当年红军向郭公寨指挥所运送物资和弹药,抢救护送伤员等情景,感受当年战斗的艰辛和不易。
迎着正午的烈日,实践队一行徒步经过中复村红军桥,站在桥头聆听红军后代述说当年苏区人民踊跃支援前线,积极参军的场景。到了观寿公祠,烈士后代钟鸣老人深情而又慷慨地讲述了当年闽西儿女英勇从军,不怕牺牲的故事。当同学们听到当年参加长征的闽西儿女约2.6万人,而抵达陕北的仅剩2000余人,每500米就有一位闽西将士倒下,无不深受震撼!闽西子弟为革命事业的无畏牺牲精神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成员。
身先垂范悟党史
本次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成员均是从马列读书社成员中精挑细选而组成的,除3名教师党员之外,还有7名学生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大家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充分体现了党员的身先垂范品质。成员们每天的学习结束后能认真总结沉淀,把对党史学习的感悟及时记录和交流分享。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学习,实践队的同学们最大感触是: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不屈坚守,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发扬与践行革命精神,有历史担当,不辱使命、不负厚望,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更加努力创新,勇于拼搏,大显身手,在新时代续写壮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通过本次社会实践的学习教育,“踏寻红色足迹,永葆革命初心”的实践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青年要发奋进取,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重温党史光辉历程 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青马班暑期“三下乡”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社会大课堂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021年7月11日至12日,我校青马班理论宣讲团共14人赴福州市连江县天竹村开展题为“重温党史光辉历程 接续奋斗继往开来”暑期三下乡活动。
11日上午,伴随着青山绿水与鸟语花香,宣讲团来到福州市连江县天竹村,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天竹村畲族村史馆,领略了畲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当天下午,校团委林玲老师带领全体成员来到村委会与村支书、村长展开座谈,了解村情民情,并向天竹村赠送《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系列书籍。
天竹村雷文平书记对宣讲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赠书表示感谢,他希望今后能继续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以研学、支部共建等形式,谋求双方共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随后,全体成员通过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共产党简史》的再学习,探讨筹备翌日的理论宣讲与党课事宜。
12日,宣讲团前往村里向村民进行理论宣讲,旨在加深村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百年峥嵘史的了解。六位宣讲团成员在党校教学点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为村民们上了一堂党课,更加坚定村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宣讲团通过陪伴留守老人、协助桃园园主除草、采摘桃子,帮助当地农民栽种蔬菜等,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本次三下乡活动历时两天,师生通过参观研学、理论宣讲、亲身实践等方式,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师生纷纷表示,天竹村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天竹人民的努力。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扎根中国大地,真正了解国情民情,理论只有联系实践,才能更好指导实践。要切实在学习党史中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听党话,跟党走,勇担时代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海外教育学院开展“百年共和复兴梦,同心共筑新农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心向党 奔向远方
7月10日-12日,海外教育学院“百年共和复兴梦,同心共筑新农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思锋老师带领下,前往罗源县飞竹镇斌溪村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涉外财经教研室系主任林山老师、辅导员张有斌老师、邱钰玲老师和13名学生干部。在三天的时间里,队员们通过走访、参观、考察、调研、入户宣传等形式开展了“老党员讲党史”、“百岁老人忆党恩”、“我为乡村助振兴”、“千年古村品文化”“资助宣传扬国策”、“党史学习增信仰”、“考察调研悉国情”、“艺术熏陶强信念”等相关活动。
走进千年古村落 感悟浓厚红色文化
7月10日下午,在余武辉老师(福州市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斌溪村志》主编)的带领引导下,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气息和红色故事,在余氏宗祠中,深刻感受余氏文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在芝兰书院内,一张张桌椅、一面面红榜都记载着后辈的成长,深刻感受千年古村落的人文情怀。
   在林兴坦根雕艺术展馆中,林兴坦生动地讲解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根雕作品的创作背景,带领着全体实践队队员感受红军伟大的英雄事迹,对全体成员而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件件根雕作品不仅仅是精雕细作的艺术品,更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独特新颖的呈现方式加深了对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在实地参观中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国家政策飞入百姓家 共筑文武新农村
7月10日晚上,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开展了“资助育人,感恩励志,守信青春”为主题的资助宣传活动。每位宣讲员通过认真、细致的讲解,向村民解释说明国家资助的具体政策方针,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强信心,让贫困生们体会到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
脱贫攻坚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为了深入客观了解村民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程度和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走访调查形式,了解到斌溪村的自然生态逐步完善,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仍存在农村人才、人力资源匮乏,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的现象。19工商企业管理(专接本)班兰梦丹表示:“通过深入的基层调研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大力扶持,对农民的殷切关心,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充分深入基层,用实践打磨青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中”。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汲取奋发前进力量
7月10日晚上,在斌溪村委会会议室,全体队员在学生苏炜、徐亭浚的领读下,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等等。队员们积极发表学习感悟,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文化,共同筑力新农村,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7月11日上午,村主任余立建告诉队员们,斌溪村现有党员50余人,其中在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有10人。队员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邀请余枝银(1966年入党,部队转业回乡)、余灿清(1966年入党,曾任生产队队长)、余泽迍(1967年入党,曾任斌溪村小学校长)三位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来为队员们讲党史。还在田间劳作的他们,得知队员们前来拜访,特意佩戴上党员徽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来到斌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声情并茂地为实践队员们讲述发生在斌溪村的红色故事,带领大家追寻革命足迹,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老党员们通过言传身教,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19工商企业管理(专接本)班苏炜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努力为党的事业增色添彩,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百岁老人忆党恩 青春学子悟党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7月11日上午,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实践队伍拜访了一位与党同龄的百岁老人——兰水成。兰水成老人曾经帮红军带路,挑东西等工作,见证了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了世界强国艰难而又光辉的百年历程,亲身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交谈中,他深切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和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赞美,给实践队员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政课,进一步加深了队员们对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辉煌历程的体悟,使队员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青春有为献力量 助力振兴践专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致力建设亿万农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任重道远,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队员们在深入了解村情后,纷纷表示想为斌溪村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来自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队员们通过查阅《斌溪村志》,了解村情,与村干部探讨,随队专业教师的指导,决定为斌溪村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特色产品进行线上宣传。队员们为斌溪村设计了文化旅游路线,并前往实地拍摄取景,剪辑视频,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当地的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斌溪村振兴贡献了新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就能迸发出最铿锵的声音、能鸣奏出最华美的乐章。”
牢记殷切嘱托 勇担青年之责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实践队全体成员利用村里会议室开展了系列政治理论学习。实践队员周怡欣、郑亚橦作了领学,带领同学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回信》等。通过学习,队员们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所寄予的厚望。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队员们坚决表示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钻研,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新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彰显人文荟艺术 涵养新风育学子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伍参观了武夏红艺术馆,该馆涵盖了漆画、漆器、油画等艺术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代艺术家武夏红的多彩人生与“无极变奏”的艺术理念。是文化助力振兴、艺术点亮乡村的好模式、好范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队员们有的在一件作品前久驻、细细品味,有的仔细阅读藏品资料、汲取信息,有的轻声讨论、交流感受。在余武辉先生(福州市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斌溪村志》主编)的细心讲解下,队员了解到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此次参观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漆画,漆器的魅力,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更加自觉地保护传统文化。队员们体验到的不仅是一次身临其境的艺术审美之旅,更是乡村振兴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缅怀革命长征史 继往开来承薪火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四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7月12日上午,邓璟彬、柯佳瑜作为领讲人,带领实践队伍开展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政治理论学习。深情缅怀老一辈红军战士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奉献精神。理论学习后,全体队员迎着骄阳,重走红军岭。红军岭是古田革命根据地的中转站,也是闽东游击队的中转站,这里记录了战争年代斌溪人民的英勇无畏。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让队员们体会到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伟大深刻的长征精神。
同学们在为期三天的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以饱满热情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过新农村这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
 
 
学史力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赴龙华镇金溪村乡村振兴先锋队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党与全社会都必须关注乡村振兴”伟大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7月10日至15日期间,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一行12人,在副院长周海彬老师的带领下,赴莆田市龙华镇金溪村开展了“学史力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调研设计实践活动。
党建引领、校地合力、共谋发展
7月10日,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与仙游县龙华镇乡镇干部召开乡村振兴对接工作会议。会议提到,此次活动的开展之前学生以福建商学院和仙游县金溪村共建的党员之家为例,对金溪村现有的活动中心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将党建、乡村振兴、文明建设等元素融合到活动中心的室内室外文化建设上,开发利用金溪村当地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重塑民宿和艺术写生基地的功能,最终打造一处高标准的党建之家艺术接待中心,并命名为“福艺栈”。
实地调研、查找难点、挖掘民俗
为扎实推进项目,乡村振兴先锋队成员在当地村委干部的带领下走访了龙华镇金溪村周边的特色景点——金溪村古建筑群、龙华寺、仙山寺、同心小区等,更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及特色民俗等。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投身实地调研考查,挖掘金溪村的特色文化资源,并根据实地访问勘查、盘点、测量、登记,制定了公共空间的改造方案,为后续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与乡镇干部村民的面对面交流,切身了解到目前制约金溪村发展振兴的障碍及困难,比如街道两边的建筑还存在自由野蛮生长状态,房前屋后无序堆放的杂物,影响了整个村容村貌,亟需重新规划与设计;目前当地青壮年人口外出,留守的居民老龄化情况加剧,乡村的活力不足。
考察结束后,周海彬老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围绕乡村振兴的基本原理、建设理念等进行现场教学,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带领调研小组进行设计实践研究。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们也都深入的了解到这片土地的文化历史特色并希望能以自己的青年力量给金溪村带来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有效成果。
践行初心、艺术助力、精准振兴
生态振兴是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三下乡”先锋队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在周海彬老师的指导下,对当地公共空间中的公园,街道,和广场等环境设施和公共景观进行了测量和勘察,从交通、建筑外观、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和景观植物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研究,提出了公共空间的改造方案,在龙华镇宝贵的古建筑群的保护活化利用提出了设计方案。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思想保障,周海彬老师指导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对金溪村红色资源及民俗特色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把收集整理到的纹样重新再设计表现出来。提炼出当地独有的色彩,用在金溪村各个公共空间的地板和墙面的拼花上,未来也可以把这些视觉元素推广到当地周边特色产品包装上,力求在视觉设计中突出体现当地特色历史文化。
五天的寻访,加深了“三下乡”先锋队的成员对金溪村的认识与热爱,调研实践交流小组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自我锻炼、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成功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服务金溪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也会继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助力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传媒与会展学院“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争做红色青春追梦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传媒与会展学院“传承·展望”乡村振兴实践队,于7月11日至7月14日深入泉港市涂岭镇白潼村,开展了一场为期4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争做红色青春追梦人”为主题,深入了解该地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等国情。实践活动由传媒与会展学院团委书记胡瑞安老师,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丁育诗老师带队,7位学生干部参与。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前往涂岭镇白潼村,参观美丽乡村以及镇特色产业基地,白潼村榕泉,休闲农业观光园等。
2020年白潼村村财收入25.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先后荣获了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巾帼美丽家园、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移风易俗三个“十佳”先进集体、市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实践队队员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白潼村农业观光园和美丽乡村,通过参观也实实在在的了解到了白潼村近年来为乡村振兴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7月11日下午,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传媒与会展学院“传承·展望”团队带着粮油在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白潼村开展了对两位受到“光荣在党50年”表彰的老党员以及一名退休老党员的慰问工作,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实践队慰问“光荣在党50年”受表彰者王奶奶时,她为实践团讲述她与党的故事,采访时王奶奶说到:“做好工作、听党的话、对党忠诚,那现在老啦,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对党忠诚,忠诚到死。”王奶奶的话语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7月12日,为深入了解当地疫情防控成果、宣传国家相关资助政策。传媒与会展学院“传承·展望”团队成员与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白潼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党支部共建交流活动,并深入当地群众家中宣传国家资助政策。
经过了两天对白潼村的走访与交流,实践队成员都对白潼村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
7月13日,为深入了解涂岭镇白潼村发展状况,传媒与会展学院“传承·展望”乡村振兴实践队深入村庄,走街串巷,采访村民,了解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也调查了一些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情况。普及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村民们致以深切的问候。
丁育诗老师与村民交流,了解了从乡村振兴政策以来白潼村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水平。自从涂岭镇开始旧村改造、拆迁安置之后,各家各户的生活居住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7月14日,为更好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红色文化底蕴,传媒与会展学院“传承·展望”团队前往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烈士文化公园学习当地红色革命历史,位于陈平山烈士纪念碑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传承·展望”团队在纪念碑下的文化宣传栏中学习陈平山烈士的英勇事迹,缅怀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给我们也开展一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实践课。
实践队队员在烈士纪念碑旁的一侧,小队成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对如何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大学生党员,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在下山路途中访问了陈平山故居,他的故居被列为福建革命老区遗址、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修缮后,屋子里精心陈列着他生活和战斗过的相关资料和遗物,展示着他立场坚定斗志强的一生。陈平山烈士的事迹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
最后实践队在返程的途中对沿途美丽乡村及其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走访、调研,真实准确地感受了涂岭镇乡村建设的真实状况,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前往镇活动中心进行学校宣传工作。
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也步入了尾声,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为我们了解社会提供一个窗口,让“传承·展望”团队七名成员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把握都有了一定的加深,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宣传了学校建设发展成就,激励我们坚定理想、奋发图强、实践创新,为新农村建设、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个人梦而努力奋斗,要永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乡约一夏”:福建商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连江县东岱镇投身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福建商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含2名指导教师)以“不忘初心跟党走,乡村振兴勇担当”为主题,结合连江县东岱镇本地文化特色,于7月10日-7月18日开展了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团队通过墙面绘画美化乡村公交站台、实地走访当地乡贤、调研考察村容村貌、拍摄美丽乡村风景等多种形式扎实进行社会实践。
绘·美丽乡村
团队成员前往了山堂村的公交站台进行墙面绘画,以卡通形象“龙猫”为元素,结合美丽乡村自然风景进行彩绘,以实际行动美化山堂村的人文风光,为乡村增添文化元素。在队员的辛苦劳作后,原本单调的公交站台变得美不胜收。
在绿树与墙绘交相映衬下,形成了一幅“村中有画、画中有村”的宜人画卷,为山堂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录·村容村貌
在实践期间,为了让青年学生充分感受我国脱贫攻坚成果,领略美丽乡村风景风貌,团队分别前往洪塘村、龙山村、东岱镇街道等地取景拍摄。重点拍摄了村中有机水果产业、特色乡镇企业、河流山川自然景观、木拱廊桥人文景观等村容村貌。青年学生通过实地取景拍摄,强化了对新时代祖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认同感,实地考察了东岱镇各个乡村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形成了《洪塘村的乡愁书记》、《东岱街道美丽风光》等3个记录东岱镇乡村风貌的短视频。
寻·初心使命
为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进他们对乡村党员干部和人文素养的了解,实践期间团队对东岱镇下属的9个村进行了走访。其间共采访了14名当地知名人士,被采访人员的身份包括党员干部、手工艺传承人、民营企业家、学校校长等。团队成员通过与被采访人的交流,加深了对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职责的了解;看到了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感受了乡镇民营企业家创业的艰辛;感悟了教育从业者的爱党爱国情怀。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讲访谈内容整理成为14篇访谈实录,加深了队员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强化了青年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讲访谈内容整理成为14篇访谈实录,加深了队员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强化了青年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助·产业振兴
为了加强学生对东岱镇下属各村基本情况的了解,鼓励青年学生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各个乡村、走入田间地头,充分与各村党员干部、普通村民交流谈话,调研乡村实际情况。团队成员在镇领导干部和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详细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产业发展水平、文化诉求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撰写了每个村的宣传简介,为乡村振兴助力。
实践活动结束后,带队指导教师组织团队召开了活动总结会。大家分别在总结会上分享了自己在开展各项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东岱镇党委副书记王景勉励大家要利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阔视野,主动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团委兼职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阳希望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大胆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总结提炼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经验,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商管理学院开展“青年守党初心,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的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青年一代传播媒介作用,工商管理学院三明心兴燃梦队于7月10日到14日开展“青年守党初心,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由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李倩颖老师带领院国情观察实践团经过多方准备后在7月10日10点正式出发。出征时,每位学生都展现出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昂首挺胸地迈开步伐前往三明永安市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博物馆内随处可见的红军标语、红军漫画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活化石”。
工管学子们从讲解员口中了解红军故事,感悟百年党史。在党与国民党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中找寻坚持党的坚定领导的制度优势;在农民帮助掩护红军、为红军将士提供食量等故事中感悟人民力量的强大作用。
随后,实践团前往福建省国民政府卫生处旧址——萃园。
在观察过程中,当地小学学生正于园内诵读党史故事、诗歌,由此可见,在建党百年之际各地区皆开始重视对孩童党性意识的培养,提高后辈的爱党情怀,吾辈青年自当以此为鉴,加强对党史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实践团亦去了刘氏祖屋、东方月、凝芳等地,皆获得了深刻的观察体悟。
7月11日,工商管理学院心兴燃梦队前往三明永安市多个红色遗址及乡村振兴产业基地,观察永安市关于建党100周年主题的教育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以及勘察当地企业脱贫攻坚成果。
国情观察实践团在带队老师李倩颖老师的带领下于当天上午前往五一村,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脱贫成果。了解到国家拨款修缮基础设施来延长红色遗址寿命,当地产业带动农村经济而获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观察团前往北上抗日纪念公园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感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讲解后队员还对文化站站长进行了采访。
当天下午,观察团驱车前往建新轮胎(福建)有限公司,在车间主管的带领下穿梭于各个基层车间,“冰火两重天”的车间内观察团成员感受到基层工作不易,亦了解到公司对基层技术人员的重视。
车间主管骄傲又自豪地说道:“咱们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员工至上,咱们员工的五险一金那是交得足足的!”由此可见,我国国内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相比以往显著加强,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了解亦得到显著提高。
国情观察并不是单纯的参观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地经过实地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成长,在永安市的两天观察中,观察团受到了永安浓厚人文气息的感染,望工商管理学院学子能多实践多学习,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021年7月12日,工商管理学院心兴燃梦队来到三明市尤溪县,分别前往了尤溪县农业农村局、麻洋村、湆头村及连云村联合梯田进行国情观察实践活动。
当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参与讲座,听全国劳模卓主任讲述再生稻产值产量,及当前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所以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多考虑国家国情,尝试返乡创业,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促进家乡产业转型,推动家乡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当日下午,实践团前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梯田进行下田实践。
实践团在全国劳模卓主任的带领下观察田中水稻,了解水稻种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卓主任亲自选取稻苗样本进行剥层剖析,详细展示与讲解稻苗的内部结构与稻苗质量的查看方法,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并就兴趣点与卓主任展开热络讨论,发表见解与看法。
随后,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韩玉娟与学生代表梁诗琪接受尤溪电台采访,韩玉娟老师针对本次三下乡的意义与目的,表达对梯田水稻栽培技术的认可与对全国劳动模范的敬佩,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劳动模范精神,并将其运用于学习实践中。
7月13日早晨,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韩玉娟老师带领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前往联合镇连云村烈士墓,重温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工管学子从中明白了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而今,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早已悄然远去,但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贫农团烈士的故事仍被广为传颂。
随后,实践团前往尤溪久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感受当地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为使当地实现脱贫致富做出的重大贡献,体悟近年来由生产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效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的重大成果,实地检验“生产是第一发展要素”的理论。
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三明市尤溪县朱子文化园,并参观了其中的苏区博物馆,苏区博物馆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尤溪革命斗争的历史,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埋藏在众多文物后的红军故事,重温尤溪那段艰苦卓绝、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追思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工管学子走访多个红色遗址,领略了这些地方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建党一百周年的教育成果,领悟到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了解了人民的力量。其次,通过对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的切身体验,学子们认识到一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扶贫事业有效进行、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和企业。希望我院学子能够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为党的精神传承种下根基,让工商管理学院的青春之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暑期三下乡——重走红军路,艺术进乡村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党与全社会都必须关注乡村振兴”伟大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7月14日至16日期间,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一行11人,在赖靓楠老师、李耀宗老师的带领下,赴龙岩市古田会址和长汀县开展了“重走红军路,艺术进乡村”主题调研实践活动。
7月14日下午“三下乡”实践队的同学们来到龙岩市古田会址进行为期半天的活动,期间实践队参观了古田会议的旧址,从导游那了解到了古田会议期间发生的故事,还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园以及古田会议博物馆,充分了解当年的历史事迹,对此实践队的同学和老师们都颇有感触。
7月15日实践队来到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樟树村罗坑小学,实践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带领罗坑小学的小朋友们进行陶艺的认知和学习以及扎染的了解和制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赠送给罗坑小学的学生。
7月16日实践队继续在龙岩市长汀县县城中寻觅红军路,参观了苏维埃政府第一所医院福音医院、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长汀县博物馆,感受到当年红军在龙岩地区为了革命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为期三天的活动,加深了“三下乡”实践队的成员对龙岩市革命历史的认识与热爱,调研实践交流小组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自我锻炼、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也会继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助力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金融学院“追寻党乡红色足迹,赓续百年红色血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12日-14日,金融学院党史理论宣讲实践团队在周杭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古田会议会址和长汀松毛岭战役遗址开展“追寻党乡红色足迹,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实践团队来到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龙岩古田,先后参观了古田会议会址、协成店、毛主席纪念园等红色景观,回顾了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恢弘革命历史,并向现场群众宣讲了关于古田会议背后的党史故事,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党史知识。
7月13日,实践团队成员来到长汀松毛岭战役遗址与一位革命烈士后代(黄润济老先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黄爷爷,您是否还记得87年前的松毛岭战役?”。“87年前那场战役啊,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我们福建的最后一战,那是相当惨烈的,很多红军战士的尸骨都埋在了这边,这个我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黄爷爷说到这里语气有些沉重,顿了片刻,接着说到“当年红军在这里断了粮,没有合适的指挥部,也没有东西吃,我爷爷(黄振畴)就把我们家的那个房子(郭公寨)献给了红军,给红军当指挥部,同时把自己家剩下的粮食和养的一头牛、一头猪都充公了”。
黄爷爷说到这里,没有感到半点惋惜,有的只是对当时他爷爷正确之举的自豪。正可谓:一瓦一粮献革命。“那黄爷爷,你对如今的社会发展怎么看呢?”。“幸福啊,社会发展好不好,还得看老百姓幸不幸福,老百姓不幸福,社会怎么能发展,老百姓不幸福,社会发展了又有什么用,我对我现在的生活就很满意,感觉很幸福。”在与黄老先生的对话中,老人提到了社会发展和老百姓幸福感的问题,他对我国的发展现状倍感欣慰。
7月14日,实践团队成员与集美大学“青马征途”实践队分享、研讨了此次“三下乡”的调研情况与成果。“思想碰撞才能绽放光芒”,交流会上,集美大学的同学和我们讨论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广播喇叭”,这个用于播放我党、我军的对台政策,宣传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喇叭,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是我军对金门国民党军队开展政治攻势的重要媒介。经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双方都很有收获。
通过参观故址、学习党史、缅怀先烈、理论宣讲、面对面访谈和研讨交流,实践团队借助暑期“三下乡”活动,切实学到了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真切感受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想象的深远得多。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外国语学院“缅怀革命先烈,筑梦红色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7月17日-21日,外国语学院“缅怀革命先烈,筑梦红色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团委副书记翁云星老师和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余屹凌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仙游县鲤南镇、榜头镇、游洋镇等地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仙游革命烈士陵园、仙游革命纪念馆。步入陵园大门,实践队来到了祭扫广场,近身细细观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上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庄严肃穆。全体师生向纪念碑鞠躬并默哀三分钟,大家静默站在纪念碑前,追忆革命先烈永垂史册的不朽功勋。
在仙游革命纪念馆内,师生共同学习闽中儿女革命斗争的详细过程,及仙游党组织建立史。诸多图文、音视频和部分革命文物生动再现革命时期仙游人民在中共闽中地方组织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光辉历程。
18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前往鲤南镇仙游村池头自然村寻找潘涛(陈如晃)烈士故居。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实践队利用本地队员优势,一路询问、探索,在得知潘涛烈士的故居在去年便已拆除,正惋惜之际,潘涛烈士的后人陈爷爷听闻此事赶了过来,他带领着大家前往潘涛烈士纪念馆。馆内根据潘涛烈士重要生平事迹分为六大模块,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大家详细介绍和还原了潘涛烈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对陈爷爷进行采访,陈爷爷说:“潘涛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他是全家的骄傲,全家学习的楷模,他是个大英雄。”通过聆听陈爷爷口述的潘涛烈士故事,成员们深受鼓舞,激发了爱国之情、强化了爱国之志,莆田仙游籍学生将参观、采访的情况转化为学习成果,与学院“我的家乡红色革命故事”微讲堂栏目相结合,让更多师生感悟英烈伟大精神。
7月19日,实践队首先来到了王于洁烈士纪念馆,通过参观馆内所展示的大量珍贵照片、文献资料和烈士遗物,共同追忆王于洁烈士的英雄事迹。
纪念馆左侧一幅字让师生们感触颇深,“把一段与中国命运有关的斗争史告知后来人,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的,正是有着信念坚定不畏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顽强斗争,才有如今的盛世中华。而我们生逢盛世,更是要牢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坚定信念跟党走,听党话。
参观完纪念馆,实践队依次移步至中共仙游东乡支部旧址、欧厝交通站旧址和反“清剿“斗争旧址。
7月20日,实践队与仙游县游洋镇金石村党支部进行共建交流活动。在金石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继续赴游洋镇的中共上宫支部开展实践活动。师生们深入了解仙游县党组织领导革命群众坚持斗争、百折不挠,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
在旧址现场,实践队成员有序参观,认真聆听村干部的介绍。参观结束后,在省派驻村干部陈民强老师的领誓下,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与金石村村干部们高举右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不仅表达了作为党员的伟大责任与勇敢担当,更加坚定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庄严承诺。
乡村振兴在路上。20日下午,游洋镇书记、镇长来到金石村,与省派驻村干部陈民强老师、金石村村干部们,就金石村乡村振兴问题进行研讨。会上,金石村村干部逐一发言,介绍金石村整体情况、已在推动的项目、未来规划设想以及面临的困难。实践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对发展金石村提出个人想法。驻村干部民强老师提到金石村自然环境好,乡风淳朴,要对脱贫户进行动态管理,要聚焦产业帮扶促发展。
游洋镇领导热烈欢迎实践队师生们,对成员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表示赞赏。针对金石村的发展,镇领导指出要立足金石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定位,挖掘特色亮点,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三变”机制,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方面,着力于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中长远目标是在金石村打造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作用,与天马、兴山形成区域发展的有效力量。
通过参会,实践队成员们深切感受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深切感受基层干部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用脚步丈量梦想,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从探寻红色旧址、聆听英雄故事来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从走向村落乡间送政策、送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于青年。”青年的觉醒,正应以理想为桨,踏万里河疆。同学们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中,以饱满热情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追寻红色足迹,献礼建党百年 | “返家乡” 社会实践
“返家乡”社会实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伟大祖国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信息工程学院"红色筑梦实践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组织起一支7人学生队伍,于7月11日起,到宁德地区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献礼建党百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返乡社会实践的活动,结合“我为家乡做件事”,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一站:宁德蕉城区国共第二第三次谈判旧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第二站:蕉城区革命烈士陵园
第二站,我们前往蕉城区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缅怀英烈致死不悔的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
瞻仰完毕后,队员们在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我为家乡办件事“——垃圾清理公益活动,维护纪念碑附近的环境整洁,表达对英雄的敬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半天的学习行程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回到住处回顾总结,大家重温峥嵘历史,缅怀先烈遗志,畅谈学习感悟,从中进一步领悟党的奋斗历程,深刻领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追寻红色足迹,献礼建党百年,增强同学们立志返乡,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念。
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红色精神,建设美丽家乡,我们一直在路上。敬请期待下期精彩!
 
 
追寻红色足迹,献礼建党百年 | “三下乡” 社会实践
信工红色筑梦实践队在行动——Day2
闽东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范式人、阮英平等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在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之后,7月12日,信工红色筑梦实践队向宁德福安市溪柄镇进发!
第一站楼下村
第一站,我们便来到了被誉为“闽东古民宅博物馆”的楼下村,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楼下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有三十幢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大宅院,分布整齐,一般为二进建筑格局,结构庄严雄伟,具有闽东民居特色,遗存有贫农社、中农社旧址和闽东土地革命时期红带会总部旧址。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开展“我为家乡办件事——垃圾清理公益活动”,维护古厝群的环境整洁,希望能够借此行动,为保护古厝群优良环境献出一份力,并号召来此参观的群众一起加入我们。
第二站溪柄镇柏柱洋
第二站,我们迈进溪柄镇柏柱洋。柏柱洋有着的历史文化积淀,曾是闽东革命的中心,邓子恢、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这里领导武装斗争,故被誉为“闽东延安”,这里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前与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存的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里,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闽东妇女工作团、共青团闽东特委等旧址保存完好,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红色旅游的综合地区。
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成立后,积极扩大工农武装,着手筹备建立闽东红军独立师;加强苏区各项建设,扩大苏区,在独立坚持闽东地区土地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听老党员说,红色苏区柏柱洋的“红领巾水库”是当地青少年们倡议通过捡废品、树根、积攒一分分钱,捐献建造水库,以期解决当地用水问题。该倡议得到了福建省少先队员的热烈响应,全省一千万少先队员纷纷参与 “每人捐献一分钱”活动,积水为海,累计捐款10万余元,支援水库建设。为纪念这一壮举,柏柱洋人民将水库命名为“红领巾水库”。而红领巾水库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发展付出一份力量。
1934 年 2 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召开,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
闽东工作团在组织发动广大妇女进行土地革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踊跃参加苏区的各项斗争,如站岗、放哨、送信、联络、交通,进入白区侦察、策反,为红军缝补浆洗,组织慰问队、收容护理伤病员等等。她们的事迹在闽东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经过了一整天的参观学习之后,我们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革命史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珍品,对传承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引导乡村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信工学子的我们,要用科技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家乡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红色精神,建设美丽家乡,信工红色筑梦实践队再起航。
 
 
“庚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篇之三——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师生暑期团队赴武夷山大安村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青年学子的四史教育,更好认识当代国情并激发起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团队在学院缪晓斌副书记的带领下于7月12日开展“庚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历史文化村落实践活动。
在武夷山市文旅局党组成员章辉同志的陪同下,团队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基点村——大安村。大安村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西北部,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毛泽东主席赞扬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并享有“闽北红色首府”之美誉。
团队探访了闽北苏区红色首府纪念碑、红军广场、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苏维埃政府礼堂遗址、闽北分区区委党校旧址、中央苏区纪念园等革命遗址。在走访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们不仅了解到当地的红色文化知识,也见证了在当年艰苦条件下工农红军所取得的斗争成果。先辈们舍生取义、无畏牺牲的红军精神,尤其值得后辈学习与感悟。
随后,实践小组与村干部进行了坦诚、深度的交流,对地方政府在红色资源保护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工作中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围绕大安村特点,为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了策略建议,并为地方下一步红色文旅开发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通过在大安村的学习走访,团队师生皆表示此次调研活动是难得学习机会,对坚定革命信仰,传承红色基因有积极意义。作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通过实地参访学习,进一步了解丰富的红色文化、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初心,有重大的精神价值。同时此次调研也将有助于团队成员使用专业特长,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实施。
 
 
庚续红色血脉,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师生社会实践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篇之二——福建武夷山黄墩村
为了增强党史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15名师生在党委副书记缪晓斌带领下于2021年7月12日到武夷山市崇安街道黄墩村开展“庚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历史文化村深入实践活动。
这支队伍以福建商学院旅游业休闲服务管理专业老师与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红色历史文化实践队,利用旅游专业知识为黄墩村红色历史文化提供实质性指导建议,也得到了村、乡、文旅部门的认同。福建商学院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种子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推动福建红色历史文化的发展。
黄墩村位于武夷山市崇安街道黄墩村大溪与寺溪的交汇口,自然环境优美,黄墩村的主要景观有:村口香樟、石拱桥、清水河坝、社公仔、塔山寺、观云望月亭、石敢当、正气巷道、沿河生态景观、七仙潭、亲水平台、东岸漫步道、大塘电站、田园风光、竹林氧吧等。黄墩村是中央苏区时期,闽北崇安的县苏首府所在地,革命旧址遗址众多。
实践团队在武夷山市文旅局党组成员章辉同志的带领下,来到这个有着中央苏区红军村美誉的村落。师生们通过深入走访,在章辉同志绘声绘色的讲解下,了解到黄墩村红色历史底蕴丰富,拥有红军遗址9处,实行挂牌保护的有7处。崇安县党委二次迁移到黄墩村,此处还开展了第一次崇安县党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在黄墩村开展工农兵代表大会,不仅了解到当地的红色文化知识,更让师生们感受到红军当时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英勇精神。同时也更深切的了解到当地红军政府在此的生活情况,留下许多的红色痕迹与红色记忆值得后人去感悟。
走访参观之后,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师生们与村干部交流座谈,对于基层政府在于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表示认同,并结合专业的特长为地府红色旅游提升提出了见解,为地方下一步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师生们在黄墩村的实践考察,不仅了解到了黄墩村的红色文化与故事,更让师生们深入感受到了其中的红军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当代新青年更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将黄墩村的红色文化传承,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更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
 
三下乡|忆百年峥嵘 照赤色征程——信息工程学院“火种在刺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火种在刺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四史的学习教育。寻路百年映初心,重走红色征程,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连接,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有效将实践育人优势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优势。信息工程学院“忆百年峥嵘 照赤色征程”实践队,一行8人于7月11日奔赴泉州进行为期4天的红色之旅活动,深入挖掘和考察泉州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寻访、记录、传播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重温红色记忆 传递革命力量
百年前中华大地上初燃的星火,最终汇聚成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点燃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星火初燃: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图片展》和馆内为庆祝建党百年所举办的“恰是百年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前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成立、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征程,后者描绘了百年书画展览荟萃了百位书画摄影名家百件主题作品,从一张张史料图片到一幅幅书画作品,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征程是波澜壮阔的,“信工小火苗”从中深受激励、备受鼓舞。
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信工小火苗”实践队来到龙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信仰与忠诚”、“道路与觉醒”、“理想与方向”、“风雨桐江启鸿图”、“桑梓故鲤、赤字深情”五个主题馆深入了解泉州革命斗争史与华侨爱国之情。“泉州事件”“泉州书店”“都丽照相馆”“抢米斗争”“劫狱斗争”“解放泉州”……泉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每一场场战斗,以历史遗留照片在眼前徐徐展开,仿佛队员们也身临其境革命战争中,感受革命历程的艰辛与光荣,深刻的体悟到“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这句话,队员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永远对党忠诚。
寻访英雄先烈 坚定理想信念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革命意志和奉献精神值得所有当代青年学子学习。“信工小火苗”实践队来到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了烈士纪念馆,感受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及英勇奉献的家国情怀,感悟革命精神世代延续;随后,“信工小火苗”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在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烛照千秋的历史丰碑,他们无畏献身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希望和动力,也更坚定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重走红色故地 感受烽火岁月
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新时代大学生,未曾经历过先辈们遭受的苦难,但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红色文化引领着当代年轻人的前进方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信工小火苗”实践队先后来到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旧址张极生故居和泉州革命斗争史展馆,在志愿者同志的讲解下,队员们深入了解故居的历史。从建党前的“漫漫长夜”到俄国十月革命带来的“曙光初现”,从仅有6人的中共泉州特别支部的成立到中共苏区的建立,再到最后的胜利。这既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洗礼,“信工小火苗”从中深刻领悟“只要心中有党,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的内涵,也更加坚定了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缅怀革命岁月 重拾红色记忆
感受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讲好革命故事。“信工小火苗”们来到坐落于桃花山脚下的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1949年9月3日,长江支队第一大队900多名同志和南下服务团200多名同志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泉州,同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的地下党组织胜利会师,随后成立人民政权。从此在党的领导下,长江支队的先辈们与当地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战斗,为泉州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信工小火苗“们在刻有入党誓词的石碑前伫立,凝望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深刻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当担时代使命,以斗志昂扬的姿态,以不懈奋斗的恒心,怀揣理想,承载希冀,奋勇向前,踏着奋进旋律的节拍,用热血青春和澎湃激情唱响强国伟业新征程上的嘹亮战歌!
 
 
追寻党乡红色足迹,赓续百年红色血脉 ——福建商学院金融学院赴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党史理论宣讲实践团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青春向党的时代召唤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7月12日至15日,福建商学院金融学院实践团队一行20人前往龙岩上杭、长汀等地,开展“追寻党乡红色足迹,赓续百年红色血脉”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党乡足迹
7月12日,实践团队来到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龙岩古田,先后参观了古田会议会址、协成店、毛主席纪念园等红色景观,回顾了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恢弘革命历史,并向现场群众宣讲了关于古田会议背后的党史故事,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党史知识。
重温党史守初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为了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瞻仰先烈们的光辉事迹,同时深入学习和宣传党史,切身感受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7月13日党史理论宣讲小分队来到长汀松毛岭战役遗址参观,在松毛岭战役战地遗址无字石头碑前,全体肃立,敬礼。
随后宣讲小分队与两位革命烈士后代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在与革命烈士后代的谈话中,队员们不仅深刻感悟到当时党和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从他们的话语中也透露出对我国当今的发展现状倍感欣慰。
开展宣讲活动
7月15日,实践团队来到古田镇五龙村进行宣讲调研。通过将周围的居民与适龄青少年召集在一起,以集中宣讲的方式进行宣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时结合近日所学所感,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大大增强党史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我们三下乡实践队还与其他高校进行讨论联谊,交流这段时间的调研成果,通过交流,大家感觉都颇有收获。
总结
在此次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通过参观故址、学习党史、缅怀先烈、理论宣讲、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贯彻落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也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暑期调研|看“古厝生态银行”如何走向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环绕,古厝层层叠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东南部的巨口乡,完整保存着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多座。2018年,延平区凭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的东风,把巨口乡作为试点区域,立足生态、区位、人文及资源禀赋等优势,创建了“古厝生态银行”机制,整合盘活零散的古村古厝资源,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路子。
7月10日,财务与会计学院财思泉涌实践队一行师生6人走进巨口乡进行实地调研,旨在研究古厝的现状和保护开发的情况,探寻其深厚文化和历史价值,寻找其开发潜力,结合自身所学专业为增强古厝经济效益助力。
闽北乡村干部学校 打造产学研基地
闽北乡村干部学院设在延平区巨口乡馀庆村,利用闲置校舍、农舍等改造而成。巨口乡许多闲置的土厝、礼堂、校舍和仓库被赋予新的功能,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农村改革创新性成果。为进一步释放“综改”试点创新活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成为双方共识,经延平区委与中国社科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协商,决定整合双方教学、人才、实践基地、创新案例等优质资源,在延平区共同建设“闽北乡村干部学院”。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村两级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党群工作者等乡村基层干部,打造福建省村级干部的产学研基地。
乡村民居精打造 “岭根北坑”好风光
入境巨口乡第一村——岭根北坑自然村,这里打造了“古厝情”北峯民宿体验区、黄彤云故居,古厝外墙和门口均用艺术季作品装置,充满了艺术范;里面则有书吧、民俗展、艺术创作长廊、咖啡屋、茶歇室、民宿体验馆等,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在传统村落里,令人耳目一新。据介绍,古厝只是普通的古民居,在 “古厝生态银行” 建设的热潮下,房主将这栋古民居交由“古厝生态银行”平台改造和运营,20年免租金,经评估后的价值入股到“古厝生态银行”南平市巨福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盈利后按占股享受分成。
乡村生态经岁月 经济发展见峥嵘
谷园村作为出入福建古驿道的重要一站,在明清时期这里就商号林立,留下了郑厝裡厝、林厝埕、旗杆厝等一批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谷园村和多所高校联手打造艺术写生基地,用艺术生态进行点睛;因地制宜种植烟叶,水稻,农家养蜂,开设红酒坊,谷园红是近几年谷园村打造的独特品牌,利用当地原材料,工艺传承几百年,到此的游客必定会前去品尝,锻造生态旅游一系列产业链。
 
 
三下乡|“大我融入小我,青春献给祖国”工商管理学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将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红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使乡村的红色资源、革命历史、红色人文底蕴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承,工商管理学院于7月9日到11日开展“大我融入小我,青春献给祖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由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韩玉娟老师带队,活动参与者为部分工商管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及团员。7月9日上午7:15,全体师生在学校大门口集合,一同出发前往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棠口镇。
到达棠口镇后,相关负责人带领队伍以棠口镇为中心重走红色路线,先是到达新四军北上抗日纪念碑,缅怀抗日英雄。随后,全体师生到达党员教育基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学习。最后,到红色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让师生深入了解棠口镇的红色文化,让大学生挖掘农村红色故事,追溯农村红色记忆,学习红色文化。
“大我融入小我,青春献给祖国”。工商管理学院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助力乡村红色文化新发展,助推红色资源文化振兴产业,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改善乡村自然生态,全面提升参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预祝愿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追寻革命记忆,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足迹,红色记忆
7月10日,财务与会计学院星星之火实践队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村头村红色革命基地——黄家大院。这是实践队员探索的第一站,黄家大院作为巨口乡老区纪念馆,充满了旧时革命先辈的遗迹和记忆:炮楼、枪弹的痕迹、革命先辈旧居等等,无不体现出革命先辈的聪明智慧与奋斗的艰苦。同时,听着老人们讲述先辈们的革命历史,队员们也被他们作为革命者家族的自豪感所打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巨口乡的解放和胜利,是党、军队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走访红色遗址后,星星之火实践队感慨万千,更加体悟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革命先辈的巨大奉献和牺牲,激励青年学生应勇担使命,永跟党走。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7月11日至7月12日,星星之火实践队开启了第二站行程,来到了在党50年老党员高新潮的家中,对高老先生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了高老先生当初参加战争时的情形,战争的概念在队员们脑海中变得更加清晰、真实,同时大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下生活的美好都是来自于曾经为我们拼命的共产党员与革命先辈们,也更加坚定了队员们努力学习报效家国的决心。同日下午,星星之火实践队走进馀庆村的田间地头,与辛勤的农民共同劳作,体验农村生活之不易;带领小朋友们前往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折纸、画画等简单的游戏形式,为孩子们普及了党的基本常识,讲述了党旗背后的故事,解读了党员徽章的含义,并在潜移默化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种子,期待它的生根、发芽。
正青春,在路上
7月13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延平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第三站行程也在此展开。在教育基地中,蛮强的革命历史记录时刻散发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倾听联络员为大家介绍墙上记载的历史岁月,深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引导广大同学始终铭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进党的建设贡献力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而后星星之火实践队来到八角楼,看到那枣红色的楼宇飞檐在一棵百年参天老槐树的绿叶掩映中,显得格外庄重优美。楼前竖立一块石碑,上书“王台谈判旧址”。当实践队员进入八角楼时,庄严肃穆的红色历史绘图与革命先烈的照片带给大家深深的震撼,彭德怀、滕代远、袁国平等先辈的事迹更是让八角楼中的队员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先辈们誓死守卫国家的意志。同日下午,星星之火实践队前往九峰山观摩纪念九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闽浙赣人民游击队成立纪念碑。队员们无惧烈日,跨过索桥登上六峰,于此祭奠英雄,追思英杰,感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不忘初心 ,跟党走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伴随着红歌的激扬唱响,队员们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一路上队员们坚持不懈、勇攀高峰,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同行抵达目标,他们以精诚协作阐释了“团结就是力量”,以必胜的坚定信念传承着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弘扬了革命精神。
三下乡的旅程虽然结束,但是红色精神依然在路上!
 
 
工商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筑梦有我” 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996年,福建和宁夏确定对口帮扶关系,福建成立了由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任组长的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从启动西海固移民搬迁、到产业扶贫项目落地,24年来,来自福建的11批183名挂职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超过10万人次直接参与了帮扶宁夏。本次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习主席步伐,了解福建对口扶贫宁夏20年来的历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发展,7月22日至25日,福建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师生一行4人赴宁夏闽宁镇及红寺堡区开展“乡村振兴,筑梦有我”主题调研活动。
7月22日上午“三下乡”实践队伍来到了宁夏银川市闽宁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
1.宁夏生态移民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首先来到的是宁夏生态移民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经过导游的详细介绍,了解了“干沙滩”是如何变成“金沙滩”以及闽宁协作给闽宁镇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闽宁镇支柱产业
随后,在当地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陆续参观了闽宁镇的支柱产业:葡萄种植基地、双孢菇种植基地和光伏产业,感受到自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时至今日宁夏闽宁镇脱胎换骨的变化。
如今的闽宁镇,街道宽整、民房整洁,葡萄园、红树莓园纵横成田。目前,闽宁镇菌草、黄牛、葡萄、劳务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建成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产业城两大园区,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格局。
7月24日,“三下乡”实践队伍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
多年来,宁夏先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的移民搬迁,累计搬迁123万人,作为中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红寺堡区共安置移民23.3万人,让包括弘德村在内的贫困群众告别了“看天吃饭”的贫瘠和无奈,走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脱贫发展的康庄大道。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刘克瑞家,仔细看了牛棚、院落、卧室、厨房,在宽敞的客厅里和刘克瑞一家唠起家常,详细了解他们家庭的就业、收入、看病、社保等情况。“没想到!很激动!很幸福!”7月24日,当我们来到刘克瑞家时,提及总书记的到来,他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期间实践团还参观了弘德车间,与当地爷爷奶奶亲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经工作人员介绍,扶贫车间引入企业从事纸箱包装业务,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此外,扶贫车间还吸纳了30多名中青年员工,在家门口就业,成了越来越多弘德村年轻人的选择。“我和家人一起奔小康”,走进扶贫车间工作间,墙上一行标语十分醒目,车间负责人告诉我们,村里有60多名老年人在这里给包装箱安塑料提手,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个月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老人们老有所为,日子过得很幸福。
7月25日,实践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团结村与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宁夏坤和服装科技有限公司团结村扶贫工厂是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精准扶贫生产示范基地,解决红寺堡镇团结村及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3月,团结村扶贫工厂投产,同年9月进行了扩建,招收农民工由50余人增加到120人,所来材料加工衣裤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以及俄罗斯市场。去年,在团结村扶贫工厂打工的农民收入超过了万元。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现代特色农业做实做强。如今在稻渔空间我们可以看见长廊下游客们正在品尝瓜果、水田间三五一组的农民忙着劳作、别具风格的玻璃观光栈桥伸向稻田腹地、登上木质观景塔巨大的稻田画尽收眼底——一幅生动秀美的“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画卷在蓝天白云下铺展。
通过跟随习主席的脚步,实践团队了解学习了宁夏的脱贫之路。在宁夏,切实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对当地百姓的巨大鼓舞,感受到了当地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也感受到了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实干奔小康的顽强奋斗。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宁夏各族人民正像红军翻过六盘山那样,奋力攻克绝对贫困的最后堡垒,让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绽放在宁夏大地。实践团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也获得了自我锻炼,也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会继续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1暑期三下乡(三)| 福商艺设学子的这些墙绘,美到你了吗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带进乡村去,7月14日至20日,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一行12人,在院团委副书记吕晓丹老师、辅导员傅月娥老师的带领下,赴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开展了以“墙绘美丽乡村,赞礼建党百年”主题的省级“人民墙绘乡村振兴”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
集中民意,改善民生
7月14日,实践队与永春县蓬壶镇乡镇干部召开了对接工作会议。会议提到,此次活动主要针对东星村和魁园村两个乡村。同学们结合两村的民风与乡村规划,拟利用墙绘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新风,为助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当日下午,为扎实推进项目,实践队在当地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对墙绘实践地进行考察,并通过与当地村民面对面的交流,更深入了解了当地风俗民风和特色文化。为后续的墙绘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墙为布,绘美乡村
15日,实践队首先来到了东星村,挥起手中的画笔,在村庄院墙上开始了乡村振兴、尊老近亲两个个主题的墙绘。
同学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不惧艰苦,顶着烈日,根据设计方案对每一幅墙绘精雕细琢,勾画着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文化墙绘,这展现出了青年风采,更展现出我们艺设学子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之后的几天,应魁园村水系生态保护、宣传党建文化的需要,学子们于该村分别完成了十幅石头墙绘和一幅党建文化墙绘制。一墙一风景,一石一阵地,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重点村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学子们于实践中发挥专业能力,在为新农村建设增色添彩的同时,也成为乡村一道靓丽风景线。
活动过程中,蓬壶镇乡镇干部对学子们进行看望,并对同学们顶着烈日辛苦作画表示感谢。在完成墙绘后,不少村民都到墙绘前合影留念,并与同学们热情交谈,对同学们为美丽乡村建设所做的贡献赞不绝口。
本次“三下乡”中,实践队于蓬壶镇两个村庄内共完成墙绘15幅,艺设学子通过一幅幅彩绘墙画反映和展示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实际行动助力农村建设,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突出了实践育人的实效,也提高了艺设学子的社会美誉。
以印传史,共庆百年
7月18日,实践队在墙绘之余,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于蓬壶镇文体活动中心开展“艺心向党·印记百年——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庆建党百年篆刻作品展(蓬壶专场)”,共展出100幅篆刻作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这些作品都是由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叶林心教授,带领艺术设计学院的近百名学生,以党史为题材篆刻而成。每一幅作品都是在讴歌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的辉煌历程,弘扬着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大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
通过此次篆刻展,使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打开一扇全新的文化艺术之窗。并且一起跟随这些带有“红色印记”的篆刻作品,探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初心。
此活动结束后,实践队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自我奉献意识、专业理论联系社会实践的技能,还感悟到了人生价值,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
 
社会实践 | 福建商学院学子 “三下乡”:行走于阡陌,把“情书”写在八闽大地上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广袤无垠的八闽大地热潮涌动。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福建商学院组织开展了由300多名师生、26支队伍构成的青年大学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红色足迹寻访、党史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助力、乡风建设等多种形式,建立“红色研学——实践训练——增强党性”的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足迹遍布福建9个地市17个县(市)区做党情国情民情的“亲历者”,情系革命老区、情牵基层沃土、情暖八方乡邻、情融实践报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贡献福商学子的青春力量。
情系革命老区 紧扣红色传承之题
沉浸式学习。福建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鲜明、红色历史厚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实践团分赴龙岩古田、长汀、三明宁化等革命老区,参访了古田会议旧址、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等各地红色文化场馆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一场场“行走的思政课”,缅怀革命烈士,体悟初心使命,在常学常新中不断巩固升华理想信念,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愈发坚定。
实战式体验。迎着正午的炎炎烈日,海外教育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在长汀县身着红军服,实地体验红军当年向郭公寨指挥所运送物资和弹药、抢救护送伤员的情景。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前,实践团开展庄严的授旗仪式,重现当年红军新泉整训的风采。两天的实战式体验让团员们切实感受到红军指战员的军容严整、军纪严明以及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苏区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坚守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地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来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一位福商的青年“红军”如是说。
畅谈式讲授。校团委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连江县天竹村,在党校教学点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向村民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会场观众凝神静息倾听,强化了对党的百年历史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海外教育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的成员均来自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包括3名教师党员、7名学生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们坚持每天总结实践学习经验,分享心得体会,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汲取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营造了党史学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情牵基层沃土 构架乡村振兴之纲
走村入户摸实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传媒与会展学院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财务与会计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走进乡村田间地头,充分与党员干部、村民交流沟通,调研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古民居保护等情况,为精准帮扶打牢坚实基础。校团委乡村振兴实践团对连江县东岱镇下属的9个村进行了走访,深度访谈了老党员、镇村干部、手工艺传承人、民营企业家、小学校长等14名当地知名人士,并根据访谈内容整理成14篇访谈实录。
精准把脉出实招。在八闽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福商学子正在“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所长。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校团委理论宣讲实践团与当地的村干部举行了座谈会,青年学生结合专业特长,积极为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建言献策。海外教育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通过查阅村志、与村干部探讨,决定为罗源县飞竹镇斌溪村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特色产品进行线上宣传。校团委乡村振兴实践团在镇领导和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详细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文化诉求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撰写了东岱镇各村的宣传简介,为村镇增添文化标识。
结对帮扶办实事。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为基层留下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校团委乡村振兴实践团实地考察了东岱镇各个乡村的自然和人文风光,重点拍摄了特色产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村容村貌,形成了《洪塘村的乡愁书记》《东岱街道美丽风光》等3个短视频,展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团队还以卡通形象为元素,结合自然景观对山堂村公交车站进行墙面彩绘。在绿树与墙绘交相映衬下,原本单调的公交站台变得灵动有趣,绘就了一幅“村中有画、画中有村”的宜人画卷,为山堂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艺术设计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赴莆田市龙华镇金溪村开展了“学史力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调研设计实践活动,将党建、乡村振兴、文明建设等多种元素融合到活动中心——“福艺栈”的室内室外文化建设上,挖掘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重塑民宿和艺术写生基地的功能,最终形成了兼具美观和实用的规划设计方案供选择。
情暖八方乡邻 尽抒拳拳为民之心
传媒与会展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在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白潼村看望了两位受到“光荣在党50年”表彰的老党员,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艺术设计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带领长汀县樟树村罗坑小学的小朋友们进行陶艺、扎染的认知学习,一起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赠送给孩子们。校团委理论宣讲实践团通过陪伴留守老人,帮助年长的村民除草、采摘桃子、栽种蔬菜等,宣传环保类的农业知识,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海外教育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团在罗源县斌溪村开展了“资助育人,感恩励志,守信青春”为主题的资助宣传活动。宣讲员认真、细致地向村民们讲解国家资助的具体方针政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强信心,让贫困生们体会到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
情融实践报国 巧设奋楫扬帆之尾
基层是理论的富矿,是青年成长的沃土。福商青年学子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树立“爱党爱国、热血担当、阳光清新”的良好形象,主动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充分了解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的现状,将红色研学成效转化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党性、提升素养、砥砺品格,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青春的汗水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上一篇:《福商团讯》2021年第5期 下一篇:《福商团讯》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