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7月8日上午,福建商学院金融学院“红色映照新农村,振兴绘就新时代”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周杭、林昊的带领下,前往宁德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全体合影
7月9日上午,实践队来到福鼎市磻溪镇“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振‘赤’高飞”筑梦实践队联合赤溪村村委开展“共话赤溪情,同绘振兴景”座谈会。座谈会前,为引导学生在行走的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徐春妹为在场成员讲授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思政课。座谈会上,赤溪村村书记向在座的实践队队员们介绍赤溪村近些年的发展近况和扶贫措施与成效。实践队队员们也将实地调研成果向村干部进行汇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加深了村民对赤溪村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积极性。
实践队前往“中国扶贫第一村”展示馆参观学习,从中了解到下山溪自然村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重温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村民们的连线对话。赤溪村砥砺奋进,历经三十年完成了幸福蜕变,将一个闻名遐迩的“贫困村”建设成为扬名全国的“扶贫第一村”。重走扶贫路,重温扶贫精神,对实践队成员而言,这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教育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溪村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此次实地调研也让这十六个字深深印刻在实践队成员心中。
实践队重走扶贫路
实践队来到杜家堡古建筑群,了解村落文化、杜氏家族文化、建筑文化,认识到赤溪村的奋斗与成就,十年“输血式”就地扶贫、十年“换血式”搬迁求变、十年“造血式”发展致富,为其他贫困地区树立榜样,并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出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为引领同学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用脚步丈量闽山闽水,感悟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福鼎市硖门乡柏洋村参观了柏洋促进共同富裕主题展。柏洋促进共同富裕主题展展示了柏洋村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再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历程。展厅通过文字、实物、历史照片、多媒体影音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分享柏洋村的巨变故事,有力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的“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富裕的根基,是农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经过在柏洋村的学习调研,实践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弱鸟先飞” 的追赶意识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实践队参观主题展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走访了霞浦博物馆,深刻感受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之间紧密相连的纽带。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队员们尤其关注到“温麻船屯”这一独特文化标识,它不仅是闽东海洋文明璀璨历史的重要象征,还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作为传承与展示文化的桥梁,通过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也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使实践队成员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信念。
回顾这段深入乡村、贴近民生的实践之旅,福建商学院金融学院 “红色映照新农村,振兴绘就新时代”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变革,更是精神与文化的深度觉醒。它激发了大家对乡村的热爱与关注,让大家更加珍惜与乡村的每一次相遇。未来,无论身处何地,都将铭记这段宝贵的经历,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