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子的回信指示精神,聚焦于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及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发展规划,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2024年7月6日至7月8日,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暑期实践队在学院副院长饶卫忠以及领队老师林家俊的带领下,前往革命老区龙岩市上杭县调和村、九洲村、上登村等村,开展以“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村庄发展诉求,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走访现场
探访红色交通驿站,追溯革命历史源流
7月7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上杭县茶地镇调和村,与村领导们进行深度座谈。双方就如何结合地方特色与历史资源,推动乡村规划与经济发展展开讨论。实践队重点考察了村内的红色交通驿站,深入了解调和村红色交通驿站--“牛角屋”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故事,感受到红色交通驿站在那段艰苦岁月中秘密护送党员同志历程的艰辛,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激发了队员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与调研,为后续的规划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产业兴旺惠泽九洲,共富路上携手前行
7月7日下午,实践队走进上杭县临城镇九洲村,探访乡村振兴展馆。昔日贫穷的九洲村,今日因蜜雪梨产业而焕发生机。回溯至2003年,罗梓源心系故土,洞察到家乡落后的农业现状与潜在的自然优势,毅然从清流县引入蜜雪梨种植技术。经过不懈地努力,九洲村的蜜雪梨产业迅速成长,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项目。
现今,4000多亩的果园遍布村野,超过80%的农户投身其中,蜜雪梨产业已成为九洲村经济的支柱,彻底改变了村貌,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同时实践队成员通过亲身体验采摘,深刻理解了罗梓源及村民们的不懈努力,才铸就了九洲村今日的辉煌。蜜雪梨产业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更激发了村民的精神活力,共同编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实践队合影
植入全景航拍技术,同擘产业振兴蓝图
7月8日,实践队以无人机全景航拍技术捕捉临城镇上登村的全貌,制作出VR全景图,生动展现上登村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同时,实践队深挖客家文化根脉,结合村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廻龙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廻澜阁、建于明代的单孔石拱桥仙人桥及特色农业红心柚,提炼出了“一桥两阁·柚见上登”的产业主题定位,制定了精准的产业发展规划与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充分利用村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仙人桥、廻龙阁、廻澜阁等,结合特色农业如红心柚种植,将上登村塑造成“历史文化研学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的示范样本。
在科技与文化的双重驱动下,依托上登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现有特色农业种植优势,打造上登“一核两极一带三区”产业发展格局。实践队将与村民们共同挥洒汗水与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诠释“共寻根脉,同擘蓝图”的合作精神与时代使命。
主要居民点规划设计图
关怀到户温暖心田,携手重建美好家园
烈日炎炎,龙岩上杭县临城镇上登村正面临因上杭“616”特大暴雨所导致的洪灾灾后重建这一艰难工作。灾情就是命令,实践队闻“汛”而动,成立暖心小分队,直击受灾较重村户,将一些生活物资送到村民手中。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耐心倾听村民的故事,共话风雨后的重建希望。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实践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感受民情,传递温暖与希望,鼓舞村民重拾信心,共同面对困难,携手重建美好家园,为上登村的灾后重建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希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青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此次实践,不仅让实践队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更激发青年学子探索新质生产力与乡村建设融合路径。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青春之名,为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实践队与居民合影